案件刚结,被告方就上门给法官送来了一面“司法为民 心系群众”的锦旗。紧随其后,在外地的四名原告也拨通了法官的电话,询问是否收到快递寄来的锦旗。究竟是何案件,让原被告双方都迫不及待地给承办法官送锦旗呢?近日,岳塘区人民法院建设路法庭田赛霞法官和助理秦溪拿着两面锦旗开心地笑了。 这两面锦旗背后牵涉到的是一家餐饮公司的经营状况以及四名来自外省的务工人员的薪酬问题。黎某锋、黎某文、李某华、胡某四人从外省入职到湘潭某餐饮公司务工,从事厨师长和厨师工作,后餐饮公司与四人产生争议难以化解,黎某锋等四人分别向仲裁委提起劳动仲裁。裁决后,双方均不服仲裁裁决而起诉至岳塘区法院,形成了八个劳动争议案件。 考虑到该八个案件当事人之间互为原被告的关系,收案后,有着丰富调解经验的田赛霞法官依照法律规定,决定对案件进行合并处理,并优先开展调解以期化解纠纷。 “我是将店里的粤菜部承包给你,你叫上他们几个来我店里工作……” “我们与店里不存在承包关系,没签订过承包合同,而且我们的工资都是由店里按月发放至个人银行卡上……” 面对四份仲裁裁决合计29万余元的赔偿结果与四名务工人员四份起诉状上合计129万余元的诉求,田赛霞和秦溪拨通了双方电话,经深入了解案情后,明确了双方争议的焦点为双方关系的认定问题。“这起案件不仅关系到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和民生福祉,也关系到民营企业的经营利益,一定要妥善处理好。”挂断电话后,田赛霞坚定的对助理秦溪说到。 征得双方的调解意愿后,田赛霞和秦溪组织餐饮公司与黎某锋、黎某文、李某华、胡某四人及委托诉讼代理人进行了多次“面对面”“背靠背”地调解,细致梳理证据,逐步缩小分歧。 调解过程中,田赛霞始终秉持耐心、细心、用心的态度,听取各方当事人的意见,并邀请了岳塘区仲裁委员会工作人员一同参与调解工作,一方面,向餐饮公司阐明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法律保护并列举了类似败诉案例对企业征信的影响,强调企业在劳动者权益保障方面的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积极引导餐饮公司换位思考,体谅从外省来潭务工的劳动者的艰辛不易。另一方面,与黎某锋等四人及委托诉讼代理人了解实际困难和诉求,并告知仲裁裁决的法律效力,劝导其合理调整赔偿预期,体谅餐饮公司目前的处境和经营不易。 经过多回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调解,终餐饮公司与黎某锋等四人达成调解协议,餐饮公司一次性支付四人款项合计16万余元,双方再无其他争议。 从初的针锋相对到结案后不约而同给法官送锦旗,既体现了对法院为民司法的认可,也彰显了司法温情与公正的力量。建设路人民法庭作为参与社会治理的前沿阵地,将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如我在诉”的理念,用心用情办好每一个关涉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案件,并且以优的司法服务保障大局发展,让企业在法治轨道上稳健前行,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积极力量。 |